1919年時是日據第24年,也是台灣總督府、總督府鐵道部兩大建築物啟用元年,是台北城發展顛峰。「回到1919─畫說台北建築文化遺產展覽」今起在台北故事館登場,展出畫家游志忠彩繪50幅日據與清代時期台北城的代表性建築物,帶你走入時光隧道,看見老台北的樣貌。
這次展覽由日月潭紅茶力麗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和郭木生文教基金會聯手促成。許久未公開亮相的力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郭銓慶說,台灣總督府、總督府鐵道部這兩大建築在當時來說相當雄偉,也具重要的歷史意義,這也是這次展覽以「回到1919」為名的主因,想了解台北城歷史的民眾不可錯過。
郭銓慶說,自己是做建築的,台灣的老建築很多都包在社區裡,所以才想用畫的讓大家知道這些建築很漂亮,也希望喚起公部門對歷史鄉土建物的注意,進一步積極修復保存。
畫家游志忠說,1919年之前,日本廣派留學生赴歐洲學習西洋建築,因此台灣日據時期的建築物削骨失敗都披上西洋歷史建築式樣,「一棟建築就是一個時代的切面」。削骨名醫
游志忠蒐集史料醫美整形圖資,將這些古蹟與歷史建築以最早的面貌呈現,甚至把24棟已不存在的歷史性建築,如「台北鐵道部大飯店」等,重新用筆和色彩畫回來。
台北故事館於2015年委由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經營,基金會董事長郭淑珍說,透過展覽,可以讓民眾知道台北有很多漂亮的建築,未來會將這種展覽的模式複製到各縣市。
郭銓慶與郭淑珍是兄妹,兩人不僅蓋新房子,也鍾愛修復具有歷史的舊建築,近幾年修復了郭家發跡的迪化街與溫州街共3棟具歷史意義的老建築,其中包含曾擔任溥儀御醫黃子正位在迪化街倒塌的舊宅,以及溫州街原為日據時代的海軍俱樂部。
郭淑珍說,溫州街的歷史建築將於今年修復完成,將規劃為台灣飲食文化館,成拉皮價位為提倡台灣飲食文化的據點。
郭銓慶感慨地說,歷史建築稀有、珍貴也具教育價值,這幾年卻不斷遭受破壞與損毀,例如西門町的「西門古城」現場只剩下一座石碑,其餘四座古城門均已改建,不似當年的建築式樣,非常可惜。
- Jun 24 Sat 2017 17:05
削骨名醫 「回到1919」今起登場 50幅建築物畫作帶你看見老台北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